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的演进路径
所属图书: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与福利效应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模式

按照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提出的“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相关要求,2008年国土资源部颁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框架下,部分地区积极探索,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宅基地退出实践模式。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国土资源部选取了3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上述试点县(市、区)对宅基地退出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改革模式。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改革部署后,很多地区选取部分区域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试点,也收到一些成效。本章在上述背景下,梳理不同时期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模式,并对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节 增减挂钩背景下宅基地退出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土地资产价值的日益显现,理性农民开始自行对宅基地利用进行边际调整,使宅基地进入市场流转,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中央政府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来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以期通过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来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受阻的问题。在此思想指导下,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实践探索,而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提炼及比较分析使研究现象更趋深化。

宅基地退出的模式框架

解读1998年以后的《土地管理法》以及有关农村宅基地退出或流转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到宅基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