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M镇2008~2018年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所属图书:动员与发展:生态移民中的国家与乡村社会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关键词:
生态移民概述

第一节 生态移民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实施的移民搬迁工程从单纯的扶贫开发向扶贫与生态修复并重转变,从小规模插花搬迁向大规模整村推进转变,从解决温饱向实现现代化转变。从移民搬迁的模式和类型看,实现了从“吊庄移民”“吊庄移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解决南部山区贫困问题采取的搬迁措施,移民群众在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家,可在两地自由生活,等到经济发展较好以后,移民群众可以将迁出地的户籍注销,直接落户迁入地。阶段到生态移民阶段的转变。

单一目标移民

第一阶段吊庄移民(1983~1994)。1982年国家决定对甘肃河西地区、定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包括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盐池县、同心县,又称“宁南山区”)开展“三西”农业建设项目“三西”建设是国家贫困开发建设项目,吊庄移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结合国家扶贫开发项目制定的具体扶贫开发措施,两者在时间上有重叠,但是没有严格的时间先后逻辑关系。,开了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之先河,力图从根本上解决两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1983年9月“三西”建设领导小组提出“有水路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的扶贫方针(以下简称“‘三路’方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根据“三西”建设中的“三路”方针和“兴河套之利,济西海固之贫”的战略构想,动员南部山区自然资源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生存空间狭小的山区群众,搬迁到各种资源较好、可以进行灌溉的平坦荒地上居住,开展新的生产生活。自此,宁夏的扶贫方式从“救助式”向“开发式”转变,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1983年5月,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