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乾隆《打箭炉志略》记载四粮台台费情况
所属图书:西北民族论丛(第二十辑)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关键词:
清代川藏南路沿线粮台的设置与管理

明清以来,四川南路入藏茶道成为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康藏成为川西汉藏交流的前沿。康熙晚期,清王朝采取驱准保藏之策,开辟四川南路入藏通道,并沿途设立塘汛,设置渡口,建造船只以保障道路畅通。清初川藏南路成为入藏官道,官商行旅,络绎不绝,川藏南路的交通维护和物资保障就成为重要问题。为确保沿途驻军、塘汛、差使等的粮草运输和军饷供应,雍正六年(1728)开始在川藏南路沿线设立粮台粮台是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临时机构,自乾隆十三年起,川藏南路沿线粮台成为常设机构,并承担打箭炉厅的部分职能。,乾隆九年粮台随塘汛一并裁撤,乾隆十三年清政府复设塘汛和粮台,此后粮台成为常设机构,并一直延续到清末。

川藏南路沿线粮台的设置具有特殊意义。关于粮台相关问题的研究,赵心愚、秦和平、邹立波等均有涉及。以往研究主要包括粮台设置过程、粮务委员任职时间、粮务委员的级别等问题。邹立波指出:“为解决康区塘汛驻军粮饷供给问题,雍正六年,设驻藏大臣与打箭炉、理塘、察木多、拉里五处粮务;乾隆九年,粮台随塘站一并撤销;乾隆十三年,复设塘汛粮台。”邹立波:《清代前期康区塘汛的设置及其作用与影响》,《西藏研究》2009年第3期。秦和平教授也梳理了粮台设置过程,并讨论了粮务委员的职责和级别等内容。秦和平:《述论清代甘孜藏区的设治特点及演变状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赵心愚教授认为,巴塘粮务委员在乾隆朝任期定为三年。赵心愚:《道光〈巴塘志略〉的成书时间及特点、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可见,粮台和塘汛的设置与清政府在康藏地区的用兵、驻军等有密切关系,清政府十分重视粮台的设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