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匹配前与匹配后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所属图书:社会政策与地方治理:欧洲和中国的经验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关键词:
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福利效应的评估——基于选择性的分析

引言

医疗保险制度被视作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加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改善公民的健康与提高预期寿命,以及减轻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除此之外,作为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方面,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同样包括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建设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地区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公费医疗和企业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企业劳保医疗,农村地区则是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往的医疗保险制度显现出大量弊端,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状况也变得较差。因此,为了增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镇与农村地区推行了医疗保险改革,努力完善我国的社保体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 年至2009 年,我国的医疗保险支出的年增长率达到47%(白重恩、李宏彬、吴斌珍,2012)。而中国新医改规划也要求政府(2009~2011 年)每年投入约1300亿元来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面对如此巨额的财政支出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评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具体产生了什么效果也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往的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制度可以显著地增加城镇老年人的预期寿命、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老年人及时就医的概率和增进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城镇参保个人的健康,增加农村家庭的非医疗支出类消费、带动全国的消费及降低储蓄率,并释放了家庭的医疗需求。然而,如何评估医疗保险制度这一政策的影响仍然留有许多需要探索的空间,除了评估医疗保险是否减轻了居民的看病负担、改善了健康状况等直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