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所属图书:数字边际人:新生代农民工的手机使用和社会认同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关键词:
“社会认同”理论溯源与经验研究

“社会认同”的理论溯源

认同概念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认同及其相关议题一直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中心。认同(identity)一词源于拉丁文词根idem,意即“同样的”,也曾一度被翻译为“同一性”。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经典论述衍伸出身心二元论的思辨,最早开启了关于“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姚德薇:《论社会认同研究的多学科流变及其启示》,《学术界》2010年第8期,第104~110页。自我开始思考主体存在统一性的道德困境。在《心理学大辞典》中,“认同”被界定为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林崇德、杨治浪、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1011页。国内有时也将 identity 译作“身份”,但这时只能当名词使用,而“认同”既可用作名词,也可用作动词。徐大明:《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176页。

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西格蒙德较早将认同(identity)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层面。他们认为,认同包含三种基本含义:认为一致、相同;认为彼此是同类,具有亲近感或可归属的愿望;赞同。转引自王兴梅《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理查德·基肯斯将认同(identity)定义在“同一性”与“独特性”两个层面,揭示了认同与相似和差异之间的关联,从而也框定了认同类型划分的边界线。依据基肯斯的认同含义,“认同”就是追求与他人/他们相似或者与他人/他们有差异的过程。因此,身份认同可以区分为:群体认同(通过消费方式将个人融入某个阶级、阶层或群体来定位身份)与个体认同(通过消费方式强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