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世纪50年代各地风俗中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
所属图书:环境治理:以社区为基础
出版日期:2005年5月
关键词:
基于社区治理的现代问题

上一章讨论的传统社区在当今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社区的失去早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有时,社区的失去又可以看作是当代市场体制的无所不在,政府与社区只不过是它的内部的一些特殊组分而已。

这样的变化的确是对于社区基础上的环境治理构想的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却不是致命性的,当代的基于社区治理环境思潮的兴起就是明证。若从社区资源进入大市场的角度看,大多数现代社区已经没有什么特色;从资源价值的降低来看,情形如出一辙;但在污染治理方面却仍然大致维系着传统的特征,社区成员为保护私益而产生的动力是其他主体无以比拟的,并且是私益与公益的方向一致。

由污染问题进入社区自身环境的建设上,出现的是相同的道理,然而两个方面却都表现着政府的权力使用,具有以政府取代社区的症状,这是没有必要的。

第一节 “公地灾难”趋于成真

从一个理想的社区回到我们的现实中,可以看到公地灾难在我们身边的几乎一切环境问题上发生着。这个时候不再有那么多的理论上的道理,该受赞美的仅有30余年前的哈丁的那篇富于想像力的论文了。在我们国家,这一现象正好剧烈地发生于那一论文发表之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草场严重退化。在20世纪50年代,0.67~1.07公顷的草场可牧养一只羊,而现在同样的一只羊却需要2.67公顷(杨俊平、邹立杰,2000);在河西走廊干旱的沙漠绿洲,五口之家每日的樵柴就要消耗一种叫臭柏的沙漠植物10千克,这样每户年内等于破坏3~4亩固定沙丘。在人口集中居住的居民点附近便会形成沙漠化发生圈,并以居民点为中心,向周围扩大(唐灿、孟晖,1999)。

在水资源问题上,我们甚至可以同时看到哄抢资源与竞相排污共存的公地资源灾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