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东亚和欧洲人均GDP和老龄化比率
所属图书:社会政策评论(第一辑)
出版日期:2007年7月
关键词:
福利国家比较研究中的日韩比较的意义

东方福利主义

至今为止的福利国家比较研究的对象,长期以来都以欧美国家为中心,而把东亚作为比较对象的研究很少。其原因之一,是根据福利国家的定义,认为东亚各国还只是处在福利国家以前的阶段。日本由于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在福利国家比较研究中曾经成为研究对象。但即使是作为研究对象,也不过是和其他先进各国比较后,得出日本与先进国家不同,是社会支出很少的一个例外的国家这一简单结论,或者是在欧洲各国为标准制定的分析体系里来定位日本。在艾斯平-安德森(1990)的研究中,就以日本的去商品化的指标值很高为理由,把日本分在了保守主义体制一类里。但在2001年出版的日语版的序文中,安德森重新做了定位,把日本定为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混合体制。

近几年来,对于东亚社会政策的关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亚洲被视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1990年代,与欧洲的经济停滞截然相反,作为“东亚奇迹”重要支柱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备受瞩目(Goodman,White and Kwon 1998:ch.1)。此外,在东亚的研究者之间,也相继把本国以外的社会政策列入研究视野,对东亚福利的关心范围提高了(Goodman and Peng,1996;宇佐见,2003;广井·驹村,2003;上村·末广,2003;大泽,2004;Walker and Wong,2005)。

但是,迄今为止有关东亚各国社会政策的研究中,局限于东方福利主义的研究很多。这里所说的东方福利主义是指以下的福利国家比较研究的三种思考方式(武川·金编,2005:ch.3)。第一是瑞典中心主义,即把瑞典看做最发达的福利国家,其他所有的福利国家都以与瑞典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