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定位
所属图书:社会政策评论 2012年冬季号(总第三辑)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关键词: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

导言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走过艰难的发展道路。改革当初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国家提供福利的体系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损害了社会成员的利益,形成了新的不平等机制,以及僵化的和缺乏活力的保障,是满足部分社会成员需要的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安排(黄黎若莲,1995)。但是直到今天,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匹配的社会福利体系解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下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转型却没有成功,在保障民生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在社会福利提供上重视社会问题出现以后对社会群体的补救,重视特殊社会群体的福利提供,重视金钱方面的救助而忽视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忽视国家社会福利责任的提升和能力建设,仍然是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一些学者还认为这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就是我国社会福利改革的目标(李艳军、王瑜,2007)。事实上,窄覆盖、低水平的社会福利完全不能满足民生需要,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社会福利制度从补缺型转变到适度普惠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指国家提供社会福利普及到每个具有公民权的社会成员;社会福利不仅仅是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而且也是提高社会成员能力的方式。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政部于2008年提出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战略。适度的涵义是指普惠型社会福利必须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社会福利体系转型的核心任务是从理论和制度上反思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发展的问题,重新定位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目标。

中国国家为本的社会福利目标定位

社会福利目标定位是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提供资源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依据,也是社会成员接受社会福利的制度保障依据。从20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国家作为社会福利提供者,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