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扶贫部门划分的扶贫政策类型
所属图书:社会政策评论(总第七辑)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关键词:
时间中的社会政治: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进过程——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以精准扶贫政策为基准的脱贫攻坚战略成为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中国农村系统性的扶贫政策源于改革开放早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核心政策,对农村发展和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结合政策文本阐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进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强调权力集中转向遵循市场逻辑和国际合作。这一巨大转型的第一个标志,就是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这一制度放弃了农业集体的生产模式,重新给予农户对农业生产的自治权。在这一制度的推进下,亿万农民获得了处理他们自己所种植农产品的权利和责任。他们不再受制于产粮指标的限制,摆脱了参与半军事性工程建设的负担,而是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自由选择种养农产品的品种,自行决定农产品的用途和流向。同时,农民或农民子女可以参加非农业工作,进入乡镇企业或者外出打工,寄钱回家。这一制度性转变,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粮食供给情况,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显著地提高了农民的平均收入,数以亿计的农民因此摆脱了贫困。

在农业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城市的手工业和服务业高速发展,新时期的扩大内需,耗资巨大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经济发展反哺农村的作用。有学者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是“有益于穷人的发展模式”(刘坚,2009)。然而,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分享发展的成果(黄承伟,2016)。而这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落后的部分群体需要得到帮助和扶持。因此,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