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的养老保险支出(1990~1999)
所属图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出版日期:2004年7月
关键词:
国有企业、金融市场改革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效应——中国如何解决老年保障问题?

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将从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和国企改革中获益。整体的改革框架将帮助国家承担转制成本,使社会保障体系取得高收益(这对于养老金积累制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但养老保险改革在改善金融市场和促进国企重建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即是说相互作用是三方的。将原有养老保险债务从国企中剥离后,他们就能吸引新的私人投资者,更有效地在市场中竞争。在其他国家,养老基金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本的主要来源。养老基金公司购买了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股票,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少数股东权利的监督者。改革刺激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工具的发展和信息披露的迫切性。所有这些发展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历史背景 当前和最新的历史数据

表1提供了现在和最近中国养老保险体制发展的数据。我们看到,在中国,社会保障是一种城市现象。在2000年,超过1亿人得到了保障,3200万人领取养老金,大约每三个职工负担一个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不到总人口的10%,大约为城市雇员的50%,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雇员。领取养老金的人大约占60岁以上人口的1/4,主要是居住于城市中的国有经济的员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就业人口向私营部门的转移,虽然参保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但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加得更快。因此,赡养率(领取养老金人员/参保人员)在这一时期增加了50%。如同许多工业化国家一样,这产生了更严重的财政负担问题。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养老保险支出占GDP的比例翻了三倍。部分原因在于如前描述的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长,部分在于相对于工资而言,养老金水平过高而且不断攀升。平均养老金等于人均GDP或国企平均工资的3/4,这比绝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