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村社会救济费和自然灾害救济费
所属图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社会保障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关键词:
农村社会救助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和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安全网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脆弱群体是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他们一般收入低或没有收入,从事职业声望差的工作或无职业,文化水平低,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给,靠政府或社会无偿接济和扶助其全部或部分生活来源,甚至供养和负责其全部生活起居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247页。。社会救助是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从慈善事业发展而来的制度安排。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救助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比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要晚。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救助对象的最低生活需要。其特征有:最低保障性,救助水平通常以维持其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按需拨付,救助款物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或对社会捐助的分配,在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向救助对象按需分配;权利义务的单向性,受救助者享受的是单纯的法定权利,而提供社会救助则是国家或社会的职责和法定义务;全民性,即任何陷入困境,达到规定救助标准的人都可以申请享受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247~250页。;综合性,即不是单纯的衣食救助,而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基本生活保障。

农村社会救助是指对农民中脆弱群体实行的社会救助。农村社会救助除具有一般社会救助特点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对农民现代意义的结构性制度安排的社会救助一般比城市居民迟,即使发达国家早期也是这样;农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低,对农民的救助费用也比城市低;农民分散,组织程度差,相关的信息采集难,实施社会救助的幅度大;有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