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村居民收入与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关系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出版日期:2001年7月
关键词:
第七篇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报告

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已基本建立,但在中国农村,是否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认识还没有统一。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家庭养老能否继续承担起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任务?社区养老将在中国农村发挥什么作用?在中国农村要不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回答。

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家庭养老,是子女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子女向老年人提供衣、食、住条件并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养老方式。自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父母在、不远游”以来,家庭养老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美德,成为中国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家庭是中国农民生产、生活、生育和养老的基本单元。在家庭中,父母通常把自己的大部分或全部储蓄,花在了子女特别是儿子身上(女儿出嫁成家,变成了人家的人,是靠不住的)。子女婚嫁、建房、上学等方面的支出,全部或大部分由父母提供。父母年老之后,也理所当然的希望依靠子女安度晚年。这种养老习惯和养老模式,在当前中国农村,仍然占居主导地位。

199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10月。使家庭养老变成一种子女的强制性义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已经动摇,家庭养老正在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中国的总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底,中国的总人口为12.59亿,其中农村人口为8.7亿,占总人口的69.1%。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http://ww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