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8~2017年西部各省(区、市)整体社会质量的得分与排名
所属图书:西部大开发20年——中国西部地区繁荣发展道路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关键词:
西部地区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评价与社会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以来,在西部地区经济总量迅速提高、经济增速明显提升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社会转型发展趋势明显,社会活力进一步激发。西部大开发二十年之际,总结与归纳西部地区社会转型发展的效果及特征,并评价和分析转型进程中西部地区的社会质量,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我们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从而更有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西部大开发以来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评价

社会转型涵盖宏观、中观、微观等多层面,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是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发展的崭新阶段,国门开放和经济体制深刻调整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变。就西部地区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社会发展与运行呈现出社会繁荣稳定、民族关系和谐、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态势,社会建设各方面成就令人瞩目。但也存在着社会结构单一、缺乏活力、城市规模小且异质性不高、民众思想观念偏保守、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促进了西部地区传统社会特征的改变,但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社会转型速度明显迟缓。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进入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伴随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改革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崭新战略机遇期的到来,西部地区社会转型发展的特征越发明显,课题组主要从结构转型、文化转型、治理转型三方面对西部社会转型发展进行总结和评价,涵盖了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家庭结构、收入与就业结构、阶层结构、社会开放程度、民族关系、社会互动内涵、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