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所属图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关键词: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于200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首次提出,因其具有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记而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逐渐成为世界文化园地里蓬勃怒放的一朵奇葩。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国家开始倡议制订非遗认定、保护方面的国际标准,推动非遗保护进入规范化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经历了五年关键发展期,成果丰硕,可圈可点。各级文化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有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告通过对近年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状况的考察,总结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发现当前非遗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非遗的定义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