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部分发达国家土地金融制度比较
所属图书:中国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之路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关键词:
农地金融: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有益探索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要素的现代化和要素组合配置关系的优化。由于存在城乡二元制度障碍,长期以来农村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结合并不紧密,土地资产和资本属性被严重抑制。近年随着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农村生产要素重组正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开展,已经并将进一步深刻改变城乡产业和空间形态。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果没有资本要素参与,大量土地“沉睡资产”将无法激活。发展农村土地金融,不仅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农村土地金融在我国法律和政策层面并没有被完全认同,存在诸多争议,但实践中农村土地金融探索异彩纷呈,由于相关理论认识和制度设计不足,自主发展中蕴藏诸多风险隐患。本章重点分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发展的可行性以及相关衍生风险,以期对深入推进农村土地金融发展有所裨益。

农村土地金融的概念与主要模式

关于农村土地金融的概念,学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一是把农村土地金融等同于土地信用,将其视为一种担保品或抵押品进行货币或信用资金融通活动,这种定义偏于狭义。二是认为农村土地金融不仅指以农村土地抵押为特征的农业中长期信用,还包括次级的土地证券化过程,如土地债券、信托等。三是认为农村土地金融是指围绕土地开发、改良、经营等活动而发生的筹集、融通和结算资金的金融行为,这种定义比较宽泛。我们关于农村土地金融概念的定义偏向广义,即认为农村土地金融是以农村土地为融资核心和目标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农村土地金融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20世纪30年代中期江西、安徽、河北等地就开展了农村土地抵押试点,1941年中国农民银行发行土地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