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留守老人对子女和外出子女经济供养的满意度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留守人口之留守老人:静寞夕阳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关键词:
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

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只有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才有能力追求和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养老的三个主要内容中,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都不可或缺,但经济供养处于核心位置。经济供养水平是衡量留守老人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与西方社会代际经济流动的单向“接力”模式不同,中国家庭主要为双向的代际经济流动模式,“中国家庭不仅重视上代对下代的抚育,也重视下代对上代的反哺”(费孝通,1982)。事实上,当前中国仍然在延续这种双向的代际经济流动模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保障方式的农村家庭中,当父母年老力衰、自养能力不足时,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有义务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物质支持,以保障老人正常的生活。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以寻求更好的生计改善途径,他们的父母也由此成为留守老人。本研究将在展示农村留守老人家庭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并揭示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

留守老人的家庭经济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留守老人的家庭生活来源结构、家庭支出结构、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和留守老人对子女经济供养的满意度四个方面入手,来考察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经济状况。

(一)留守老人的家庭生活来源结构

对留守老人主要生活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80.9%的留守老人目前还在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本村外出子女、未外出子女、配偶支持及其他家庭成员支持也是留守老人重要的生活来源,生活来源中包含这几个群体支持的留守老人比例依次是80.0%、23.5%、61.5%和47.5%。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