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黑龙江省各煤炭资源型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
所属图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4)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关键词: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座煤炭资源型城市占黑龙江省城市总数的1/4,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各煤炭资源型城市进入资源衰退期和体制转轨期,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布局分散等弊端开始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城市发展面临不可持续。实现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背景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随着我国体制转轨加快,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座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代表,许多开发较早的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矿竭城衰”的问题。

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工业化起步较早,除七台河外,其他城市煤矿的开采历史都已近百年。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社会结构使得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资源趋于枯竭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居民生活水平逐步下滑、失业人口大幅增加、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1988年3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关于解决煤炭城市问题》的议案,首次让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预示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将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2005年5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