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生态环保与生态经济工程
所属图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1)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79013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111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项目编号:11Z——基于特区模式的生态与产业耦合研究

前言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众多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中唯一以实现大型湖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国家战略区,是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特区”。关于“生态经济特区”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文献较少,而且表述并不一致,主要有“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特区”、“生态特区”等。王明初、陈为毅(2007)首次以海南为例,系统提出了“生态经济特区”相关概念,认为生态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为“人类生存示范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城乡一体的和谐社会示范区”。张百平等(2006)提出了“国家生态特区”的概念及其科学基础,认为,那些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生态脆弱、贫困集中的“三位一体”地区,应走特区发展模式(即实施“生态+经济”的特区模式)。

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对其产业与生态耦合的研究文献则很少。朱丽萌(2010)初步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南昌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空间耦合。张福庆(2010)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生态化耦合作了评价研究,没有耦合路径的研究。杜晖、余青(2010)具体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条件及模式,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化、旅游生态化和工业生态化的发展模式。朱松利(2011)则从多角度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的理论基础,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以和谐社会理念为价值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有广泛的理论准备。而从特区模式的角度系统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与生态耦合的文献则没有。

特区模式成形于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