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您在哈萨克斯坦有亲属吗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12)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关键词:
新疆哈萨克族跨国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新疆哈萨克族与中亚国家的哈萨克族有同源关系。15世纪中叶,月即别部落联盟白帐发生分裂,一部分成为月即别——哈萨克人的部落脱离出来迁徙到楚河流域和塔拉斯河流域,尔后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治实体——哈萨克汗国,到16世纪初哈萨克民族基本形成。16世纪60年代,哈萨克汗国分为三个玉兹,曾一度臣服于准噶尔部。18世纪中叶,清政府派遣大军平定准噶尔,使哈萨克三个玉兹先后归顺清朝管辖。19世纪中叶,沙俄侵占了哈萨克草原大片领土后开始向中国西北边境进犯,并迫使清政府于1864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1882年签订《中俄伊犁界约》、1883年签订《中俄塔城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原属中国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强行划入沙俄版图。此后,不愿意归顺沙俄的哈萨克人纷纷迁入中国境内,他们落居于中国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等地。十月革命后,约有20万哈萨克人相继逃入新疆境内的伊犁、喀什等地。由此,哈萨克族成为跨国民族。

新疆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有生命的遗传因子,这是生理性的联系,同时也有着文化遗传因子,文化上有多重联系,体现在语言、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新疆哈萨克族跨国文化特征

(一)语言上的互通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的最基本信息载体。新疆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由于语言有巨大的稳定性,新疆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对本民族语言恪守程度一直较高,本民族语言一般为第一使用语言。从我国看,政府为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社会尊重,并得到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