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0年中部地区六省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所属图书: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关键词:
中部地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如何协调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步延伸。中部地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板块,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在认识到传统“三化”协调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资源和环境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基础上,中央和中部地区高度重视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过程中“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针对中部六省各自发展基础的特点,中部地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逐渐形成了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新型“三化”协调发展途径。

关于中部地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是中部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方式,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

“十一五”前后,中部六省先后实现了总体小康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开始由实现总体小康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转变,进入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解决当前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1.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历史机遇

自中部崛起战略被写入“十一五”规划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六省国内生产总值都达到一定规模,除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