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7~2008年“新丝路”经济带变量描述性统计
所属图书:欧亚大陆桥发展报告(2011~2012)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关键词:
中国欧亚大陆桥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区域空间差异的视角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我国与亚洲、欧洲联系的动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欧亚大陆桥是新时期的丝绸之路,从东到西有:陇海线、兰新线,中国欧亚大陆桥,一头连着繁荣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这条曾经辉煌的大动脉与其他通道相比已经沉寂了很多,由于很多城市处于中国内陆,处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曾经在历史上非常繁荣的城市,虽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古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自然风光和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宝贵的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差异、经济落后和历史的原因,人均GDP相差悬殊,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一个经济凹陷带。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关中—天水经济区”等战略。

近年来,欧亚大陆桥中国—中亚段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兴市场的出现、现代陆上运输条件的改变为欧亚大陆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广大西部地区对于发展市场经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的地域开展协作和商品贸易来讲,存在天然的缺陷。为了促进西部、中部及东部地区生产要素的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我国与东亚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合作与交流,复兴这条历史贸易要道,研究中国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这条经济带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多大程度上辐射其他地区的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