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中亚5国2001~2009年经济增长率
所属图书:欧亚大陆桥发展报告(2011~2012)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关键词:
欧亚大陆桥发展:战略新定位与规划

从丝绸之路到欧亚大陆桥

(一)丝绸之路

公元前后《史记》、《汉书》和南北朝史籍里最早出现的丝绸之路的名称是“西域南道”、“西域中道”、“新北道”、“河西道”等。到隋唐时期,产生了许多关于丝绸之路的著述,较详细地记载了亚欧贸易路的交通路线和名称(参见图1)。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的探险队、考察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陆续到中亚、我国西部、蒙古高原进行探险考察活动。西方国家的这些考察探险活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了高潮,对推动丝绸之路的研究有极大的影响。德国地理学家、东方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1860年考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1877年他在五卷本巨著《中国》(1877~1912)中,首次提出中国经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的名称:“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关于“丝绸之路”的提法,后来被中国学者认同和采纳,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学术名词,且远远超越了“路”的地理范畴和“丝绸”的物质范畴。从此“丝绸之路”一名便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流传开来,而且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其外延也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中西乃至整个中外多领域交流的代名词。

古代丝绸之路在地域上主要指的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通道,包括海上通道和陆地通道,且以狭窄的陆地通道为主。新丝绸之路应该是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它所涵盖的地域应更广阔;它的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经济联系的领域也更多。建设新丝绸之路不是简单复制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也不仅仅局限于“申遗”(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复兴丝绸之路,建设新丝绸之路,应该是建设一个广义的丝绸之路,而不是狭义的丝绸之路。这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经贸关系问题,还有丝绸之路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