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80~2010年失踪女性
所属图书: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关键词:
1980~2010年失踪女性

引言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对女孩的歧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包括营养、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对女孩的歧视性待遇。当前,对女孩的歧视在人口学上的表现主要是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婴死亡水平,使得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为了度量性别失衡,Sen(1989,1990)提出了“失踪女性”的概念。比较一个实际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和另外一个在正常出生性别比和死亡水平假设下的模型人口,如果实际人口的性别比超过了模型人口的性别比,那么为了匹配模型人口性别比而缺少的那部分女性人口,就可以看成估计的“失踪女性”数量(Klasen and Wink,2002;Cai and Lavely,2003)。虽然学界有“失踪女性”(missing women)和“失踪女孩”(missing girls)两个术语,但在本章中使用“失踪女性”这个术语。

目前,中国的失踪女性现象既包括出生前的失踪,也包括出生后的失踪(Banister,2004;李树茁、朱楚珠,2001)。出生前的女性失踪主要是指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Coale and Banister(1994)发现,以B超为主的产前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使得中国的父母为获得理想的子女规模和性别构成从溺弃女婴逐渐转变为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流产官方是禁止的,但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广泛存在(Nie,2011)。出生后的女性失踪是指女孩在疾病治疗等方面受到的歧视性待遇甚至溺弃女婴等引起的相对偏高的女孩死亡水平(Li et al.,2004)。通常情况下,生物学因素是决定男女死亡性别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男性婴幼儿死亡水平高于女性婴幼儿的死亡水平。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