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8个哈尼/阿卡人村寨的人口数量与橡胶种植面积
所属图书:从边境理解国家:哈尼/阿卡人橡胶种植的人类学研究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关键词:
国家边地与橡胶种植者的聚集

橡胶种植业在中国、老挝和缅甸三国交界地区的发展也促成了大量的人口在该地区的流动与聚集。橡胶树从遥远的南美洲辗转东南亚进入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再从中国西南跨越国界移动到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中国西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地区相接壤,是各个国家的边境地区,也就是国家边地。橡胶树是人工栽培和管理的,所以,橡胶树在国家边地的流动与生根发展过程也伴随着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与聚集,橡胶移民成为该地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中国西双版纳地区,橡胶种植为包括哈尼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发展经济的路径,并且橡胶种植业带来的较大的经济利益不仅留住了当地的少数民族边民,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致使该地区的人口越聚越多,绝大部分农村也没有出现类似中国内地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在老挝北部地区,包括阿卡人在内的山地民族在国家实施禁毒和“替代种植”项目过程中大量迁入坝区及低地种植橡胶。同样的,缅甸第四特区的阿卡人也在政府引导帮助下留在村寨种植橡胶,还有一些中国哈尼族、汉族等移民到缅甸第四特区种植橡胶。中国橡胶移民在缅甸第四特区面临的“国民身份”、“民族身份”以及“双重国籍”等身份问题都是在缅甸第四特区与缅甸联邦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也涉及中国与缅甸联邦以及中国与缅甸第四特区之间的资源博弈。不同国家的绝大部分哈尼/阿卡人都因为橡胶种植“留守”在国家边地,在为国家边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劳动力的同时也在事实上起到了充实边疆和守卫边疆的作用。与传统的“移民实边”不同,这种充实边疆的方式是通过推动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留住“边民”而实现的。其意义也超越了传统的“移民实边”的意义,因为这是将国家边地看作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