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禾湾村山地发包情况
所属图书:清远改革:以治理有效引领乡村振兴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关键词:
重心下移,我国改革乡村治理体制

20世纪50年代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使乡村治理高度组织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促使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引发了乡村治理体制的重构和重建,形成了“乡政村治”体制,把国家治理权力延伸至乡镇一级,在广大农村地区则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制度已实施30多年,实践中基于国家治理需要以行政村为村民自治单位,遭遇到极大的挑战,陷入了治理的困境。行政抑制自治,他治替代自治,自治流于形式,乡村治理更多的是依靠外力的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处于“空转”状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的地方,可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英德市西牛镇正是在此政策背景下,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实行自治重心下移,禾湾村成为试点单位之一。

禾湾村是英德市西牛镇赤米片区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西牛镇圩西面,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共有110户540人,其中中共党员7人,有水田330亩,旱地730亩,山地1428亩。2013年村集体收入21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砂糖橘、大棚蔬菜和外出务工,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7000元。禾湾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2013年西牛镇成为村建改革的试点镇,禾湾村利用政策机遇,成立村级自治组织,将村中闲置丢荒的400亩土地集中起来,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其中138亩旱地发包20年,集体增收101.61万元。之后禾湾村利用这笔启动资金,发展村中公益事业,改善村庄居住环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昔日的上访村,如今忙致富。

改革的背景:自治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农村基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