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3年4月20日定县乡村居民外出未归者去向
所属图书:农民的结构性贫困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关键词:
农民就业问题

“无工不富”是费孝通70年前在实地考察了乡村后得出的结论,“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终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的措施。走发展乡村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和复兴中国经济的根本道路,而土地改革只能缓解农民的痛苦,防止“饥饿超过枪杀”时出现“农民起义”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戴可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第202~230页。。费孝通同时也发现了市场化给乡村工业化带来的困难,外部市场的入侵事实上已经排除了家庭手工业复兴的可能性。解决农民问题必须依靠乡村的工业,但乡村的工业在外部市场影响下又不可能生存,这是工业化以前的窘境。50年后当费孝通再次考察乡村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为高速的工业化已经使乡村有了新的机会。

但是,即使我们可以享受先期工业化的成就,也必须知道已有的现代经济体系并不会同等幅度地惠及每一个农民,不能使全体农民按照市场的调控规律摆脱贫困。现代产业的集中布局必然只有部分乡村享受到“地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必然降低现代产业的吸纳能力,再加上现代产业对职业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劳动岗位并不能由乡村的农民直接填补,也表明工业化并不能解决乡村居民生计重构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如果这是个机会,如果想抓住这个机会,乡村居民就必须同时跨过两个门槛,第一道门槛是用劳动就业取代家庭经营,第二道门槛是用职业技能取代简单劳动。

第一节 工业化优先战略惠及农民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结束了战乱并开始了工业化,短短30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