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区域(分省市)就业差异影响因素逐步回归结果
所属图书: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
出版日期:2006年9月
关键词:
FDI与就业转移:区域就业差异的成因和机理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多重因素作用,“就业”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应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胡鞍钢,2000;杨宜勇,2003;蔡昉,2003)。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不仅表现在宏观总量上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而且反映在区域就业分布的极度不平衡。区域就业差异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杨云彦,2003)。造成这种区域间就业增长不平衡的因素很多,其中FDI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变量。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是90年代以来FDI与中国区域就业差异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政策启示。

中国就业分布的区域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就业总体上呈缓慢增长趋势。1985年全国就业人数为49873万,文中数据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历年。2001年全国就业人数达到73025万,2001年全国就业人数比1985年净增23152万,年递增2.41%。

然而,从区域视角观察,中国就业分布是不均衡的。反映中国区域间就业不平衡的指标——基尼系数为0.41。另外,从就业人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看,中国的劳动就业在地区分布上也差异较大,并呈现出鲜明的区域替代特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1990年(四普)人口总数比1982年(三普)人口总数增长了12.6%,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增长了13%、13%和11%;2000年(五普)人口总数比1990年(四普)人口总数增长了12%,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增长了15%、9%和11%。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