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民工收入差异和区域人均收入
所属图书: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
出版日期:2006年9月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民工、制造业集合和区域收入分配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增长机遇的来临,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区域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在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以来,沿海省份和内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在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制造业的集群。实证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蓬勃增长以及农村城市劳动力的移民是制造业得以集聚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Fujita和Hu,2001)。在本文中,我们将构造一个空间模型,阐释外商直接投资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如何影响制造业的集合效应以及收入差距拉大的。

早先研究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文献认为,经济发展与区域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的关系 (Hirschman,1958)。Williamson(1965)强调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之间的收入扩大,随后逐步进入稳定阶段,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在“倒U”型的关系中,事实上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规模收益递增导致的结果是某个特定区域的经济中心的增长速度加快,这一前提条件通常被称为“极化过程”。极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通常称为极化效应,极化效应导致区域内移民的流动,使得其他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理人等人才向特定的区域经济中心移民,加强了特定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增长。

由于模型化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困难,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思想才逐步被拓展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Krugman,1991),生产的集合可以被看作制造业或者服务行业收益递增的结果。但这些模型关注的重点是专业化的生产集合,特别是它们所关注的劳动力流动都是高技能劳动力(制造业工人)的流动,没有低技能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这种研究方法及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