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多重标准的中产阶层和其他俄罗斯人对社会阶层的自我锚定(2015年)
所属图书:中国和俄罗斯的中等收入群体:影响和趋势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关键词:
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

在研究社会及其成员时,研究者必然面对将个人划分为不同社会群体的问题。尽管正式的群体分类问题大多总是很清晰,然而,随着人们对各群体(“我们”或“他们”)以及他们在其生活中的作用(他们是否把人们聚在一起或将他们分离)的认知,他们确定自己与各社会群体关系的方式(即他们认为自己属于哪类社会群体)远没有那么简单明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对社会认同进行分析来回答。

个人的社会认同追溯到1972年,社会认同理论的奠基人亨利·塔杰菲尔(Henri Tajfel)将社会认同的范畴描述为某个人属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以及他的情感和价值观属于该群体的共同感知(特纳,1982)。后来,这位英国学者的追随者发展和进一步夯实了这一理论。意味着一个人将自己与某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一个专业的、性别的、地位的或其他任何的群体)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它是个人自我认知和看待社会现实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对这种认知和看法的强化,进而将其转变成生命活动的一个基础。个人的实际行为取决于其认为自己是谁以及最认同哪一群体,取决于其认为自己所属群体的成员数量和性质。

有广泛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认同。其中之一是将个人纳入一个预定的框架内,即事先挑选出某一群体并且让受访者来描述他们在其中的位置。这种研究社会认同的方式是定义纵向社会结构的最佳选择。例如,它可用来研究锚定在一个纵向社会阶层的受访者的地位。这里的假设是,那些以某种方式评价自己社会地位的人也会倾向于遵循那些他们认为与其社会地位相似的群体中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然而,这种类型的自我认同只告诉了我们受访者对其所处社会地位最概括性的见解。当让受访者根据这一方法对自己进行识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