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当前我国社会不同年龄组中等收入群体身份认同的Logistic测量模型(2015)
所属图书:中国和俄罗斯的中等收入群体:影响和趋势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关键词: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

中等收入群体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和政策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地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但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不仅仅是从收入结构上让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持续扩大。换言之,仅仅在客观收入指标上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并不能代表中等收入群体认同其社会中产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更不能将经济收入增长形成橄榄型社会与社会形成稳定的结构相等同。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中产阶层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他们有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和成熟的社会认知。但前提条件是,具有中等收入的群体认同其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而就我国实际国情来看,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身份认同通常会出现下移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在经济收入上达到了中等以上收入,但是还是倾向于认同其在社会身份上属于社会中下层或者社会下层。而其在社会认知上也更倾向于认同社会中层和中下层。所以,要实现社会结构的稳定,不仅应当在客观收入上构建橄榄型社会,更应当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在社会身份上对中产阶层身份的认同。只有在主观和客观上达到一致,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结构的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身份认同下移的研究文献

(一)中产阶层身份认同界定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于中产阶层的界定尚未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标准。不同的学科类别对于中产阶层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经济学通常倾向于使用经济指标即收入水平来衡量个人是否属于中产阶层。而社会学则更偏向于从职业、教育、声望、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对其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