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潘家湾家户关系基本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3卷·村庄类第12卷·长江区域第5卷)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关键词: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潘家湾,又称潘湾,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弋江镇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坐落在青弋江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汉时弋江即宣城府所在地,自晋唐以来,商贾聚集,集贸繁荣,弋江一时成为商埠重镇。发达的经济与便利的灌溉水网,吸引了远在江西省婺源县的潘氏族人一支迁徙而来,开荒定居。又因红塘河绕村而过,形成一湾,故称潘家湾。明末清初,长江北部的桐城、安庆等地村民纷纷前来潘家湾打工,后定居于此,繁衍生息,形成自然村落,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节 村落的形成

村落是农户聚集与扩散的结果。潘家湾作为一个自然村落,弄清其村名因何而来、村民因何而聚、村民因何而居、村民关系如何,是把握村落形成的关键。

村名与村落

潘家湾,因地形与姓氏而得名。根据潘氏宗族后人回忆,潘氏宗族先祖最早于明朝中期从江西省婺源县迁徙而来,在此开辟祖基,定居繁衍。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边陲,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五县(市)接壤的山区。传统时期,婺源县隶属于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县桃溪村拥有潘氏一支。据明代工部尚书潘季驯所编修的《纯孝里潘氏世谱》记载:福建三山人潘逢辰,潘综公第十八代孙,字吉甫,因黄巢寇乱,避难安徽歙县黄墩,其后,始来婺源,定居桃溪,为桃溪潘氏始迁祖。另有一民间说法,即潘氏先人逢辰公,世代居住于福建三山,唐朝末年,上书朝廷,但书尚未到朝廷,恰逢广明之乱,不得已走小路到新安、婺源。婺源有张姓富人,认为逢辰公是一奇才,便把女儿嫁给逢辰公。于是,逢辰公择定桃溪居住下来,成为桃溪潘氏的始祖。

明朝中期,婺源县发生严重灾荒。根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婺源县连续三年大旱,全县重灾,百姓纷纷逃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