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杨凌示范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所属图书: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8)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关键词:
杨凌二十年:历程、经验与发展愿景

杨凌示范区成立的背景

杨凌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近代重要的农业科研教育基地,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杨凌古称邰国,因区内有隋文帝杨坚陵寝,称为“杨陵”。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改名“杨凌”,寓“壮志凌云”之意。旨在以杨凌为载体,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探路。

(一)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

杨凌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的文明史。古代文明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史记·周本纪》载,周始祖弃因农业成就,被帝尧推举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并且“世后稷”(世袭农官),主要职责是“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也就是负责、管理华夏族的农事活动。正是后稷这位“农官”最早将农艺措施运用于生产实践,使关中地区的周先民率先摒弃了原始农业粗放的自然生产方式,为中华民族完成了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过渡,开辟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

(二)西北农科教育重要基地

1934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奠定了杨凌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科教单位。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2所大学、5个科研院所和3所中专学校,分别隶属于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中科院和陕西省。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被称为中国的“农科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在几代杨凌人的不懈努力下,杨凌共向国家奉献各类科技、教育成果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