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数与在校生数比较
所属图书: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关键词:
内蒙古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民族职业教育历史沿革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成为我国建立最早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民族职业教育也伴随自治区的成立开始了发展历程。但是,由于历史、经济、自然条件以及语言文字等诸多原因,内蒙古民族职业教育比起普通教育事业在总体进展上显得更为滞后和更加艰难。

70年来,内蒙古民族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起伏中不断摸索,在改革中逐步发展。纵观历史,可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民族职业教育历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民族职业教育的起步期(1947~1957年)

在自治区成立至“大跃进”前的10年当中,内蒙古完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大变革,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并在文化教育事业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和整顿。这一时期,内蒙古职业教育处于初、中等阶段,学校类型以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两大类为主。

1947~1949年,全区仅有归绥农科职业学校、高级助产学校等3所中专学校,有在校生646人。其中,蒙古族学生只有2人,教职工仅有51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自治区陆续创办了呼和浩特卫生学校、归绥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等一批新校。建于1953年的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是自治区最早的一所用蒙古语授课的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以培养编译人才和蒙古语文工作者为目标。50年代中期,在党和政府关怀以及兄弟省市的支援下,中专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至1956年,已有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生达9628人(其中蒙古族学生565人)。此后一年内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趋于稳定。

技工学校,是自治区职业教育起步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