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新岭村潘氏后裔(五代)男丁繁衍情况统计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8卷·村庄类第7卷·华南区域第7卷)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关键词:
新岭村潘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宗族的社会组织主要有蒸偿会、枪连队等,它们负责宗族的治理和防卫。宗族的社会交往活动既包括祭祖仪式、婚丧之事、合作生产中的交往,也包括在沙田集市、遥田集市贸易中的商业往来,宗族商业贸易促使宗族成员在经济收入、职业方面产生分化。宗族的社会冲突主要是与罗氏宗族的械斗,宗族成员有难时,蒸偿会、全族成员会给予救助。

第一节 社会形态概况

潘氏宗族开基祖玟公于明朝弘治年间携带妻子孙氏、3个儿子、女儿及女婿2人、1个侄子等逃难至新岭下。自此之后,经过世代繁衍,宗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据说在89世至94世期间,潘氏男性人口增长较快。民国时期,宗族总人口已有2400多人(见表4-1)。

表4-1 新岭村潘氏后裔(五代)男丁繁衍情况统计

潘氏开基祖玟公初到新岭村时已经有一两户姓朱的人家居住在此,之后朱姓人家因风水不祥外迁。1949年前,新岭村是只属于潘姓宗族的居所,外族人未再迁入。在新丰县总人口中,潘姓人口几乎占据一半,因此,民间将该县称为“潘半县”。从潘氏宗族源头忆起,截至2015年,新岭村潘氏宗族已经繁衍至112代。如果仅从新岭村潘氏宗族来看,自开基祖玟公之始,潘氏族人已经繁衍至23代。据当地老人讲述,定居新岭村的70%的族人为103世祖荣宗公后裔,其他世祖的不少后裔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迁居外地。

第二节 社会构成

人口关系、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构成了潘氏宗族主要的社会关系。潘氏族人联姻依照宗族规训,联姻时,需要告鸣宗族。宗族重大的祭祖仪式,一般由家中男丁兴旺、长寿之人主持。与此同时,长子具有特殊的地位,如只有长子的祠堂才能称为“宗祠”。

人口

(一)男丁的重要性

男丁对宗族的繁衍壮大和延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