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使用一、二、三级指标来综合评价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得到了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分和排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类型分析,便于各类型和不同特点的省份更有针对性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此,我们根据各省份二级指标得分,同时兼顾各省份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定位等,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类型,同时探索各类型的具体特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和办法,为各省份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提供借鉴。
划分方法
使用描述统计法对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将2015年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的4个二级指标得分,按照“平均值±标准差”划分为从高到低的4个等级,即指标得分大于“平均值+标准差”的省份为第一等级,得分介于平均值到“平均值+标准差”的省份为第二等级,得分在“平均值-标准差”到平均值的省份为第三等级,得分小于“平均值-标准差”的省份是第四等级(见表1)。
表1 四个二级指标得分及等级
其次,对各省份4项二级指标赋予相应等级分。处于第一等级获得4分,第二等级得3分,第三等级得2分,第四等级则得1分(见表2)。
表2 各省份四个二级指标等级分分布
从各省份四个二级指标等级分来看,只有湖北和河南同为2122,新疆和陕西同为2223,海南和福建同为4333,其他省份的二级指标等级分各不相同,这说明目前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表现多样。针对这种局面,只能通过进一步归纳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似之处来粗略划分。
划分原则是:以各省份的指标等级分为基础,同时兼顾二级指标得分的原始名次,综合考虑划分类型。这四个二级指标中,生态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