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仪式性人情的区域比较
所属图书:南北中国: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关键词:
仪式性人情的区域差异研究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人情”含义丰富,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延展性。李伟明将“人情”意义划分为三种:一是指人之情感,是人生而有之的一种心理状态;二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时与对方交换的资源;三是指人与人交往相处所应遵守的规范准则,即人与人相处之道。李伟明:《论人情——关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分析和探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李伟明的界定较为完整地囊括了中国“人情”所指渉的意涵。人情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社会中,杨华将农民生活中的人情区分为日常性人情和仪式性人情杨华:《农村人情的性质及其变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第1期。。日常性人情是指人们在村落生活、生产和交往中人情亏欠与偿付,仪式性人情是指红白喜事之类的大型仪式与活动中的人情往来。仪式性人情出现在人生的重大事件场合,典型的如结婚、丧事等。在农村中,仪式性人情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互助和村庄社会整合功能。与此同时,仪式性人情还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人情的研究大致有两个传统:一是以黄光国、翟学伟为代表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二是承接西方“礼物范式”的人类学研究。本土社会心理学主要是对人情、关系、面子等本土概念进行文化意义上的理解,并以此揭示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逻辑和心理特征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载于黄光国主编《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以区别于西方人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将儒家思想作为理论资源,以个人的生活感知和体悟作为经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