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样本描述
所属图书:农业经济学刊 2017年第2期(总第5期)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关键词:
农民职业分化、风险偏好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江西省丘陵地区为例(2005~2011)

前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地流转作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其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1]目前中央政府也在积极鼓励促进农村土地集中,推动农地形成适度规模。已有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在稳定土地收益、解放农村劳动力、下沉公共服务、构建市场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5]但是,目前我国农地流转依然面临来自农户家庭特征、[6]农业兼业化水平、[7]非农产业发展状况、[8,9]土地产权制度安全性、[10~12]交易费用[13,14]及农地社会保障功能[15,16]等方面的制约,这些问题造成土地流转规模不大、结构不协调、流转契约不规范等问题。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土地流转总面积为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6%,较2008年底提高17.1个百分点,但流转形式仍以熟人间流转为主,市场化程度并不高。[17]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发展,还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农地流转区域比较方面,罗志光(1991)研究认为,过去十几年虽然平原、盆地农村的农业经营研究有了较快发展,但丘陵地区的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丘陵作为平原、盆地和山地的连接地带,既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和较贫困地区的边缘,又是城市商品经济、盆地农村商品经济向山地和高原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商品经济一体化不可逾越的地带。[18]因此,剖析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地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推动农地流转和实现农地规模经营,还是能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农就业越发成为促进农地流转的重要影响因素,[19]Yao(2001)、Jin et al.(2006)和叶剑平等(2006)认为非农产业发展带动的农业劳动力流转激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