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类型农村区域城镇化的产业发展重点
所属图书:城乡一体化发展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关键词: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三大统筹”

苏州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创新,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从第三章到第七章,我们将对这些实践创新进行介绍、总结和提炼。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将城与乡置于同一个权衡体系中对待,才有可能实现城乡协调有序和一体化发展。苏州与全国的情况一样,过去也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地区。苏州在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户籍分隔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农业、农村、农民为工业部门和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经济积累,使昔日的鱼米之乡凋敝不堪。改革开放以后,苏州得益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勇于实践、善于探索、敢于争先的先锋精神,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之路,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回首苏州城乡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最初的允许乡镇企业发展开始(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再到21世纪以来地方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从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农村税费改革到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统一,工农关系协调发展逐步深入,城乡融合渐次推进。这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统筹城乡关系主要从三个侧面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客观地讲,在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末期,苏州更多地关注于发展速度,无暇顾及发展品质、生态环境,无论产业布局抑或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都积累了许多问题。进入21世纪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认识到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苏州积极响应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