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善款汇聚环节中各类组织的社会公开状况比较
所属图书:汶川地震公民行动报告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关键词:
政府选择还是社会选择:基金会运作的两种不同机制

我们经常使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个概念来描述公共领域里的组织之运作机制。两类组织在不同的称呼下,拥有实质性的区别。那么,这一区别又是什么呢?这种区别落实到基金会身上,又将如何表现?

抗震救灾善款募捐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际观察的场所,从中可以看到那些半官方的募捐组织与那些自下而上的组织的不同所在。

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产生于社会的组织要想生存,就需要得到社会捐款者的认可,社会捐赠是其生存的唯一依靠,因而,它们是在接受社会选择的机制。半政府化的基金会与此不同,它们的生存资源来自于政府,因而,它们完全可以无视社会公众的态度与意见,相反,它们只需要从政府那里获得权威与合法性,接受政府的选择。

两种不同的选择

按照国际惯例,典型的公益慈善募捐组织是以社会选择为生存依据的。《公益时报》刊登裴彬女士的观点:“在美国,离开了公众的捐款,基金会就没法活了,在社会选择下,基金会的公信力决定了一切。社会选择所营造的公众评估和监督机制,往往比法条更具约束力。”搜狐网2008年6月17号转摘《公益时报》文章《美国:基金会公信力决定一切》。见http://news.sohu.com/20080617/n257554491.shtml。这里的社会选择是指,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捐赠者决定哪一个基金会将得以成活、哪家基金会将被淘汰。因为当没有人为之捐钱时,基金会就将出现生存问题。而社会公众选择谁、不选择谁的依据就是这家基金会是否可信,也就是基金会的公信力问题。公信力是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

那么,一家基金会要获得公信力,就需要向社会公众传达一种它们是可信的信息,依靠什么传达呢?答案就是要让社会公众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