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B村两类妻子日常困难求助对象比较
所属图书: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关键词: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妻子与新农村建设

在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社会转型这一大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构成中,“386199”留守群体(即留守妻子、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了主体。这种劳动力与精英人才的外流,给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困难。那么,依靠什么力量来建设新农村?在留守群体中,由于留守妻子成了其中的中坚力量,她们自然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然而,当农村留守妻子纳入社会学与女性学研究视野的时候,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妇女当作个体行动者来考察的,突出她们在丈夫缺席情况下的艰辛,主要集中在留守妻子的留守原因、生活方式、家庭地位、婚姻状况、情感生活等方面的探讨(张宏宏,2002;李洁,2003;汤梦君,2004;罗忆源、柴定红,2004;范丽娟、程一,2005;项丽萍,2006;孙琼如,2006;朱梅、应若平,2005;刘文明、巩迅,2006),而很少有学者从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网络来理解她们的生活、行动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笔者认为,如果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考察留守妻子的行动,她们的贡献应远不止于经济领域。因为在丈夫离家后,她们作为家庭的“法人”代表,不仅仅在经济上支撑着半流动家庭,而且成了家庭文化的维系者和家庭社会资本的维持者,使半流动家庭及其成员仍然保持着在乡村社会结构中应有的位置,并通过她们的社会互动而维系着乡村社会的活力,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将留守妻子置于农村社会结构与社会网络之中,以此来理解她们的行动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本文所指的“留守妻子”,是丈夫外出到异地务工或经商而留在农村的妻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