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教育收益率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关键词:
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快速扩大。收入不平等问题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根据经济学界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结论:第一,中国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国家转变为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第二,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解释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第三,个人的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李实、罗楚亮,2007;奈特、李实、赵人伟,1999;张车伟,2006)。

在对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中,社会学家更多地注意社会结构变动与社会分配方式变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社会学“市场转型论”学术争论的主要焦点,就在于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机制向市场分配机制转变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边燕杰、张展新,2002;郝大海、李路路,2006)。这一争论缘起于倪志伟在20世纪80年代于中国福建农村的研究发现,他将传统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分配方式定义为“再分配经济”,将改革后形成的分配方式定义为“市场经济”;并由此指出,再分配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其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就不同。在再分配体制下,劳动力和其他经济资源是靠行政命令协调的,通过中央计划和等级组织体系,经济剩余被集中到国家,然后按照国家的目标进行再分配。市场经济则恰恰相反,在那里“直接生产者占有大部分剩余”。因此,在经济体制从中央计划的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控制资源和占有经济剩余的权力也发生转移,即从党政官员转向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于是他得出两个基本推论,一是人力资本升值假设:在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