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核算总量指标
所属图书: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研究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关键词:
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强汲取—高发展”特征

中国转型在时间与成就上的极其悬殊的对比,吸引着中外学者的目光,他们试图分析中国是以怎样的体制、怎样的方式在推进着现代化转型。从政治经济关系的视角来看,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政治与经济的强强联合上:它以一种发展型国家的方式强调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依靠强大的国家能力来集中资源,引导发展,呈现出“强汲取—高发展”的特征。本书将试图证明,仅从国民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中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型国家”。

在民主集中制下,政治权力的集中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借助于较强的国家能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增长成果又被国家大量汲取,并经由国家能力的发挥,最大限度地投入经济建设中,供给于经济的持续高发展。“强汲取—高发展”描述的是一种互为因果、不断循环的国家主导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强大的国家能力保障了经济的高发展;另一方面,巨大的发展成果则为国家的汲取能力提供丰厚对象,以高发展养强汲取,又以强汲取促高发展。

第一节 财政收入与“强汲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重新成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随后回归国家学派兴起。1985年彼得·埃文斯、迪特里希·鲁施迈耶(Dietrich Rueschemeyer)、西达·斯考克波(Theda Skocpol)合编的《找回国家》(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出版,回归国家学派正式形成,开辟了国家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

与社会中心主义的视角不同,回归国家学派将国家作为具有自身理性与利益的结构,它是“一种超越于具体某个政府(government)之上的持续性的行政、立法、官僚和强制系统,同时认为它具有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