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就业队列代内职业流动水平比较
所属图书: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关键词:
中国职业流动水平的变化分析

在第一章梳理的变革与发展中,有的极大地推动社会流动与阶层分化,有的在某些方面有促进作用而在另一些方面起妨碍作用。那么,整体上而言,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流动水平和社会系统的开放程度有何变化呢?本章将通过几个抽样调查数据,以职业流动为指标来说明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流动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这一全局性的社会流动水平与社会系统开放程度,有利于后文对农民子女这一子群体的职业非农化问题的讨论。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梳理以往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流动水平和模式相关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社会流动水平的测量技术进行介绍;在新数据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社会流动水平的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职业流动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层流动问题曾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美国社会学杂志》与《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分别于1996年和2002年出专刊讨论这一问题(边燕杰等,2008:2)。围绕倪志伟提出的市场转型论,研究者们将目光主要集中在改革前后收入决定模式与精英地位获得机制的比较上,试图通过比较政治忠诚(操作化为党员身份)和人力资本(操作化为教育水平)对于收入或精英地位(操作化为干部身份)获得的影响在改革前后的变化,以论证或反驳“转型论”(Zhou,2000;边燕杰等,2002;边燕杰等,2008)。这些研究着重论证“转型论”是否合理(Nee & Cao,1999),真正关注中国社会结构发展本身的较少。这与有些学者并不关心中国,而热衷于一般理论的论证与讨论有很大关系。他们中很多将改革发展的多维过程简化为“市场化转型”,而忽略了其“发展”或“扩展”的一面。实际上,改革以来的变化不仅是一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