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碳排放规模分类
所属图书:生态经济与新型城镇化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关键词:
江苏省企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空间格局

引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碳排放则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人为原因。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能源消费持续增长,1990~2003年,我国CO2排放量增加了17亿吨,增幅超过73%,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1~2],到2007年,能源碳排放首次超过了美国,居世界首位[3]。面对日益增加的减排压力和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的学者都对碳排放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在碳足迹方面,学者构建了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4~7],如Matthews等[8]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EIO-LCA),用以评估工业部门、企业、家庭等的碳足迹;赵荣钦等[9]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核算框架和计算方法。在碳排放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也有不少探讨[10~13],如Lantz等[14]采用相关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口与CO2排放成倒“U”形关系,而技术与CO2排放成“U”形关系;Alves等[15]对碳排放驱动力进行分解,并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田云等[16]对武汉市14个碳源进行测算,利用LMDI模型对其进行因素分解。而在我国碳排放总量和省域碳排放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从宏观的时空角度切入,如李艳梅等[17]利用能源消费数据对我国1953~2007年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卢俊宇等[18]利用基尼系数对中国省级区域能源消费进行碳排放公平性分析。这些研究,对了解碳排放的规律、机理,制定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