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完善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建议
所属图书: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关键词:
陕西公众对“延安精神”认知的调查分析报告

“延安精神”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延安精神”依然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中国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解陕西公众对“延安精神”概念、核心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的理解、认知,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以偶遇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龄在20~70岁的社会公众进行了专项调查。以下报告是依据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完成的。

对“延安精神”的联想

“延安精神”虽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但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此,在问卷设计和调查访问过程中,首先以“提到‘延安精神’,您想到的是”为题,对公众进行了开放式提问,经整理、合并后获得如下发现,公众主要从“延安精神”的代表性人物/群体、标志性地域、重要时期、精神内涵和主要事件等方面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延安精神”(见表1)。

表1 “延安精神”代表性人物/群体、标志性地域、特定时间段、精神内涵和主要事件

表1 “延安精神”代表性人物/群体、标志性地域、特定时间段、精神内涵和主要事件-续表

对“延安精神”的知晓度和认知度

1.对“延安精神”的知晓度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对延安精神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时,有73.1%的受访者表示“很了解”(5.5%)、“比较了解”(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