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接受低保救助家庭的样本分布-续表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No.8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与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效应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反贫困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扶贫,二是社会救助。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反贫困阶段。200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希望通过实施以村为单位的扶贫规划帮助剩余的贫困人口脱贫。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扶贫开发可以适用于98%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世界银行(2009)认为中国除了2%的家庭外,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是有劳动能力的,这些家庭缺少的是对他们的主要资产——劳动力的足够回报。参见杨颖《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基于非均衡发展条件下的能力贫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也就是说,还有2%的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很难依靠扶贫开发摆脱贫困。针对这种情况,2007年,我国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11年,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我国制定并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纲要确定把主要位于西部地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即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西藏、四省藏族聚居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的扶贫开发当作未来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并作为在全国农村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据统计,按照国家当年的贫困标准,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数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