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样本选择性偏差检验
所属图书:劳动迁移与农民工回流动态决策机制研究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关键词:
农民工回流职业选择与创业行为研究

第一节 农民工回流动因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太和、宿松的调查分析

农民工的暂迁特性决定了未来必然有大量农民工返乡,势必对城乡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不过,关于乡-城迁移的研究发现,回流是迁移者的负向选择。也就是说,回流者一般是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失败者,回流者的教育程度和技能较低,年龄大,在城市寻找工作和适应城市生活存在困难(Borjas,1989;Lee,1984;Newbold,2001;Reyes,1997)。这些发现均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即城市容易拒绝不适应城市生活的迁移者,留下那些技能较高而且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的人。不过,对于农民工回流存在较大的争论。Ma(2001,2002)、Murphy(2002)等的研究指出,回流代表智力流失的逆转,而回流者充当了信息传递、创业以及经济多样化中介的角色。Liang and Wu(2003)、Wang and Fan(2006)的研究则指出,失败的回流者很普遍,回流者的教育程度和技能较低,年龄偏大,在城市寻找工作和适应城市生活存在困难。

什么原因促使农民工回流?回流者是创业驱动还是家庭驱动?这无疑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基于此,本章选择以安徽两个典型劳务输出大县——太和、宿松为调查个案,通过对调查数据和个案的比较分析,探讨农民工回流的动因及关键影响因素。

(一)回流农民工特征分析

本调查于2008年8月在太和、宿松两地企业展开,采用等距分层抽样方法,共抽取两地二十家企业,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其中回流农民工126人,没有外出务工经历者21人。回流农民工大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性别来看,在总调查样本147人中,男性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