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同—和”关系图
所属图书: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关键词:
从人际互动角度针对“和而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党第一次将构建和谐社会上升到国家建设的高度。“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黎红雷,1999)。它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2005),而不是千篇一律,强求一致;它是“共生共长,相辅相成”(温家宝,2003),而不是回避矛盾,抹杀差异。和谐的根本特征是“和而不同”(汤一介,2001;黎红雷,1999;安立志,2006)。“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江泽民,2002)。

“和而不同”史考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可见,孔子将“同”与“和”作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重要特征之一,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故不能和。或说:和如无味调和成食,五声调和成乐,声味不同,而能相调和。同如以水济水,以火济火,所嗜如同,则必相争。今按:后儒言大同,即太和。仁义即大同之道。若求同失和,则去大同远矣。”

据学者考证,其实“和”与“同”的概念,最早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国语》和《左传》中都有史伯与晏子议论“和”、“同”的记载,比如史伯在《国语·郑语》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风长而物归之。“他”即“不同”,在不同中寻找统一或相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