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身处不同教育情境中的流动儿童对于“2009年不少国家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你最先通过哪种渠道获知有关流感的消息?”的回应
所属图书:流动儿童与媒介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关键词:
社会融合视角下考察流动儿童媒介使用行为的维度分析

在现代社会里,受众依赖大众媒介信源来了解和适应他们所处的社会,依赖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中的某些变化,媒介传播的效果是社会结构系统、媒介系统和受众三组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前文研究所得,流动儿童的媒介偏好及接触行为受到了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与城市儿童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新媒体的强势普及背景下,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网络接触方面又呈现了一定的趋同态势。从微观层面来看,即每个个体在其所处的结构语境下,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媒介来组成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回应外界的变化,对应环境的需求。流动儿童在其从乡间到城市的“再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冲突、妥协,在经验习得中构筑自身行为指涉体系。媒介在流动儿童有限的交往圈子、文化接触环境中,延伸了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融合中所经历的“再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对媒介内容“拿来我用”的选择与接触过程。

第一节 流动儿童对媒介“拿来我用”的诉求特征

受众的媒介接触是一种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的活动,媒介种类与媒介内容并非独立发挥作用,种类和内容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个体的媒介信息系统。流动儿童在与媒介环境的互动中,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媒体组合,形成信息系统,借助媒介触角的延伸,在部分现实先决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构筑个体“再社会化”语境,这里就涉及了流动儿童媒介使用与满足的情境分析。

使用与满足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当时的研究者主要考察的是为什么受众会消费不同类型的媒介。这些早期的研究显示不同的人会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同一种媒体。陆亨:《使用与满足:一个标签化的理论》,《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且这些研究中的部分案例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