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收入四分位变量、基尼系数、相对贫困、收入差距和经济特区虚拟变量对营养摄入的固定效应回归logit回归(老年人次样本)
所属图书:中国劳动经济学(2009年第5卷第2期)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关键词: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引言

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个人是否会变得更加健康?尤其是那些最富有的人以及社会经济阶层中最上层的人是否会更加健康?“相对贫困”在决定健康状况上的重要性到底如何?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是怎样影响健康状况的?本文利用微观纵向数据,检验中国经济转型最为迅速、剧烈的时期(1989~2004年),相对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如体质指数BMI、腰围以及血压)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已经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1984~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倍(世界银行,2006)。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经济特区的建立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这项政策在1985年以及1988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飞之后,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渐在90年代扩展到了内地。1988~1997年,经济的开放程度以及工业化水平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步伐。由于大多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经济政策并没有深刻影响内地省市的产业布局及专业化。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不均衡状态,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这就加大了内地与沿海的社会经济差距(Jones,Li and Owen,2003)。1999年,经济特区的出口量达到了360亿美元,占到中国出口总量的20%(Jones,Li and Owen,2003)。2003年,85%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Zhang和Kanbur(2005)研究表明,中国总体不平等扩大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城乡不平等而是因为沿海与内地的区域不平等。然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1997)的一项估计表明,1995年城